導讀: 專傢建議,要像對待客戶那樣對待員工 每年有超過600萬的80後、,要像對待客戶那樣對90後新人進入勞動力市場,25歲~39歲的企業員工流失率為70%。員工中有1/3的人正在認真考慮離職,其中24歲以下和25歲~3... 專傢建議,要像對待客戶那樣對待員工 每年有超過600萬的80後、,要像對待客戶那樣對90後新人進入勞動力市場,25歲~39歲的企業員工流失率為70%。員工中有1/3的人正在認真考慮離職,其中24歲以下和25歲~34歲的員工持有相同看法的比例分別為39%和36%,而25歲~29歲之間員工的流失率為70%。 這是國際知名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美世公司近日對中國內地2000多名員工進行的調查報告得出的數據。 分析表明,在1984年~1995年間出生的被稱為“千禧一代”的新一代企業員工離職的突出原因是“代際沖突”。 在26歲的張志偉那不滿8平方米的出租房裡,除瞭一張床和桌子之外,沒有其他的擺設。床頭摞著的一摞的書和墻上掛著的一支毛筆,表明主人是“有文化的人”。張志偉現在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,就是盯著桌上那臺電腦屏幕,不停地刷新招聘網站的網頁、投送簡歷。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瞭一個多月瞭。 日子過得很熬人,但是談起當時的主動辭職時,張志偉一點兒也不後悔。他說,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,順利地進入瞭一傢私企工作,幹的是自己喜歡的行業,收入在同期畢業的同學中也屬於中上水平,工作量不大,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。但是一年下來,他還是辭職瞭,原因是:公司的管理混亂,無法忍受上司的“朝令夕改”和“人情淡漠”,他不願意把自己“賣給”這樣的公司。 與張志偉有同感而離職的年輕員工不在少數。媒體報道,有90%的離職員工的離職原因與對上司的不滿有關。 鄧先生在一傢公司工作已經13年瞭,這些年公司裡進進出出的都是年輕人。他認為是因為“他們太浮躁”。他常對身邊的年輕人這麼說,“工作就好像是打井一樣,認準瞭一塊地就要不停地打下去,就一定能打出水來。” 任職於美世大中華區從事人力資本工作的舒暢女士,在談起年輕員工與上司之間的“代際沖突”時,多瞭幾分理解,她說,“千禧一代”的員工有著與前輩不同的鮮明特色,與父輩的埋頭苦幹式的不同,他們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,對職業發展有著更加迫切的要求,需要被不斷地激勵和富有趣味性的工作,因而對企業的“忠誠度”顯得不是那麼“專一”。年輕人對職業發展的迫切感應該被包容,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“浮躁”。 舒暢介紹,現在我國企業的人性化管理還不夠完善,大部分企業並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溝通機制,這是導致企業“代際沖突”的主要原因,企業隻有創造更加包容性的環境,才能吸引優秀人才,留住優秀人才。“企業應該有這麼一種意識,那就是要像對待客戶那樣對待自己的員工”。 (鄧崎凡)本文關鍵詞:
節氣養生文章目錄一、清明節吃的食物二、什麼是清明節三、清明節的習俗清明節吃的食物1、清明節吃青團子清明時節,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。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“漿麥草”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,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幹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,然後開始制作團子。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,在包餡時,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。團坯制好後,將它們入籠蒸熟,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,這便大功告成瞭。2、清明節吃艾粄(bǎn)客傢人有句老話,叫“清明前後吃艾粄,一年四季不生病”。艾粄是清明節客傢人必備的傳統小食。首先是將采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,放鍋中煮熟後撈起,瀝幹水份,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。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,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。艾草泥剁好後,用煮艾草的水,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。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、眉豆、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裡,再封口3、清明節吃暖菇包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。暖菇原料學名鼠曲草,又叫佛耳草,當地人稱為暖菇草。每年清明前夕,田間地頭長滿鼠曲草,毛茸茸、鮮嫩嫩的,正是采摘的好時節,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節。在泰寧,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。南片制作,用的是新鮮采摘的暖菇草原料,形似圓月,類似包子;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,形似彎月,更像水餃。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,圖的是新鮮口味,不講太多規矩。什麼是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,在仲春與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。是中國傳統節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,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。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。清明最早隻是一種節氣的名稱,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。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。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;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;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,前二天為小寒食。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“時年八節”之一,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,節期很長,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,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。《歷書》:“春分後十五日,鬥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”清明一到,氣溫升高,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,故有“清明前後,種瓜點豆”之說。清明節的習俗1、掃墓祭祖:中國歷史上,寒食禁火,祭奠先人,早已蔚為習俗。唐朝之後,寒食節逐漸式微,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瞭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詩雲:“烏啼鵲噪昏喬木,清明寒食誰傢哭?風吹曠野紙錢飛,古墓累累春草綠。2、踏青:清明之時,正是春回大地,人們乃因利乘便,掃墓之餘亦一傢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,回傢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,怡樂融融。3、插柳: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,民間有折柳、戴柳、插柳的習俗。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,可拿在手中把玩,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,也可帶回傢插在門楣、屋簷上。諺語有“清明不戴柳,紅顏成皓首”“清明不戴柳,死後變黃狗”的說法,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。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,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,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瞭。節氣養生節氣養生方法節日養生方法
來源:鈦媒體APP原標題:5億微博隱私數據被爆遭泄漏始末,國際暗網正在火爆交易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“微博個人信息已可在暗網買賣。我都買到我自己的信息瞭。”3月19日晚間,一位區塊鏈領域資深人士向鈦媒體App表示:“在Telegram上,已有大量被泄露個人信息可以用btc和eth交易,目前暗網已經瘋瞭,大傢都在瘋狂查詢,這事已在國際暗網上產生巨大影響。”這還要源於3月19日上午默安科技CTO魏興國發佈的一條微博(目前已刪除)。魏興國稱,通過技術查詢發現不少人手機號已經泄露。很快,微博針對微博數據泄露一事回應承認屬實,目前已及時強化安全策略,並表示這起數據泄露不涉及身份證、密碼,對微博服務沒有影響。但是微博還稱,“此次數據泄露應該追溯到2018年底,當時,有用戶通過微博相關接口通過批量手機批量上傳通訊錄,匹配出幾百萬個賬號昵稱,再加上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的信息一起對外出售。其一直有提供根據通訊錄手機號查詢微博好友昵稱的服務,用戶授權後可以使用該服務。但微博不提供用戶性別和身份證號等信息,也沒有“根據用戶昵稱查手機號”的服務。因此這起數據泄露不涉及身份證、密碼,對微博服務沒有影響。此次非法調用微博接口匹配出的信息即為微博賬號昵稱,不涉及其餘隱私數據。”但是根據上述用戶向鈦媒體提供的信息顯示,其個人綁定微博的信息包括姓名、郵箱、地址、手機號、微博賬號、密碼等8項信息均已經能在暗網買到。某暗網以“贊助形式”收取費用。不過,每個人被泄漏的數據類型和數量也有所不同。另外有用戶向鈦媒體App透露,其在暗網上買到的“自己”的微博綁定信息,還包括老密碼、身份證號、車牌號、貼吧綁定的賬號、綁定的qq號等。該人士隨後補充道,用戶還可以花錢把自己的信息屏蔽,不讓別人查詢。“我朋友的信息我也全都查到瞭,密碼都有,還有幾個他經常上網的地址,信息泄漏真的太恐怖瞭。”在魏興國那條被刪除的微博評論中,亦曾有網友表示,發現5.38億條微博用戶信息在暗網出售,其中,1.72億條有賬戶基本信息,售價0.177比特幣。涉及到的賬號信息包括用戶ID、賬號發佈的微博數、粉絲數、關註數、性別、地理位置等。微博數據突遭泄露3月19日上午,微博名為“安全_雲舒”的用戶轉發微博時稱:“很多人的手機號碼泄露瞭,根據微博賬號就能查到手機號……已經有人通過微博泄露查到我的手機號碼,來加我微信瞭。”該微博信息顯示,此人為默安科技創始人兼CTO,原阿裡集團安全研究實驗室總監。默安科技方面證實稱,“安全_雲舒”確為默安科技CTO魏興國,“雲舒”是其在阿裡巴巴的花名。隨後,魏興國在微博下的留言中進一步表示,他通過技術查詢,發現不少人的手機號已被泄露,當中涉及不少微博認證的明星、官員、企業傢。“來總(鈦媒體註:來總為微博CEO王高飛,微博名為“來去之間”)的手機號也被泄露瞭,我昨晚查過。”也有網友不斷留言稱自己疑似遭遇瞭數據泄露,且泄露信息多為手機號,甚至有人發出瞭疑似微博個人數據的打包售賣截圖,標價為1799元。原因或為數據撞庫或漏水值得註意的是,認證為微博安全總監的網友@羅詩堯也在評論中回復稱,這應該是此前出現瞭數據“撞庫”或“漏水”現象,“多謝關心,每隔段時間就有人在網上賣(數據),每次都會引起一波輿情,本不想回應,這條微博今後還會用得上。”責編:he分享到:0
臺海網10月14日訊 據“中央社”報道,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表示,面對中國(大陸),民進黨要有自信、也不必急,因為一急就被控制,就容易被操弄。 前“行政院長”謝長廷昨天與媒體茶敘時提到,他這次訪陸時向對岸提出“憲法”各表,因為他認為這可做為臺灣與對岸的基礎。批評的人,應提出自己的想法,兩岸問題“要前進的繼續前進,要留在原地吵架的留在原地吵架”。 蘇貞昌上午參加“擁抱彩虹-傾聽同志心聲”座談會前,接受媒體詢問時表示,面對中國(大陸),民進黨要有自信,而且不必急,因為一急就被控制、就容易被操弄。蘇貞昌認為,現在臺灣最重要的問題,是民生痛苦、經濟衰敗。
14日,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發表聲明:河南省招生辦公室、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經協商溝通,兩名國傢專項計劃退檔考生補錄工作完成。針對網絡流傳的考生退檔過程信息,省招辦通過網傳“退檔流程圖”上的IP地址、用戶賬號等,於7月31日鎖定該信息來自某縣招辦工作用機。經該縣查明,系縣招辦工作人員疏忽大意,考生退檔過程信息被他人擅自拍照並上網傳播。為此,省招辦於8月1日約談並致函該縣有關部門,要求進一步調查核實情況並依規依紀進行處理。